2)第354章 肺炎与青霉素_科技巫师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吸不畅等症状,同时伴随头痛、头晕、心慌、肌肉酸痛、发热、恶心、呕吐、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和消化道症状。

  他和蘑菇肺相比,不同点在于:蘑菇肺是过敏反应,脱离接触后,会恢复正常;他则是更重的肺炎,不进行有效的针对性治疗,只会越来越糟。

  那怎么治疗?

  李察扫视着实验室中的众多木架,看着木架上的众多材料,眼睛闪动。

  对于像病菌引发的疾病,最有效的治疗,当然是用抗菌药,这基本上算是所有现代地球人的常识。

  在现代地球上,因为抗菌药用的太广泛,甚至已经出现滥用的现象,导致耐药性极强的超级病菌生成。

  在当前这类似中世纪的巫师世界,没有这个顾虑——所有的病菌都没有经受过抗菌药的考验,对比现代地球上的病菌同伴,它们算是小白中的小白。

  如果说,病菌侵入人体,相当于大摇大摆闯入没有防守村落的强盗。那抗菌药对付病菌,就是久经考验、开疆拓土的百战雄狮,在回程路上,闲得无聊,顺手就把一伙看上去贼眉鼠眼的强盗给灭了——在从没有使用过抗菌药的世界中,首次使用抗菌药的效果,简直有120%的加成。

  现在的一个问题是,从哪里得到抗菌药?

  抗菌药的制取,说简单也简单,说困难也困难。

  简单点,作为常识,现代地球上的每个人都了解,最常用的抗生药便是青霉素。

  困难点,青霉素最初是怎么得到的呢?

  从头说起的话,那就要把时间推到……现代地球上的1928年的夏天七月份。粗心大意的英国科学家弗莱明为了写一篇有关葡萄球菌的论文,在实验室中培养大量的金黄色葡萄球菌。

  培养过程中,弗莱明培养着就忘记了,连培养皿的盖子都没有盖,便去乡下度假了。一直到九月份度假归来,才想起培养的这回事。返回实验室一看,培养皿角落中竟然长出一块霉菌,霉菌附近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死得干干净净。

  弗莱明也许粗心大意,但敏锐性还是不差的,立刻进行诸多实验、研究,最终确定,培养皿中生长出的霉菌能够分泌出特殊的物质,可以杀死多种致病菌。他一边激动无比的把这种霉菌命名为“青霉菌”、分泌的物质为“青霉素”,一边写论文发表。

  等到论文在英国的《实验病理学杂志》发表,已经是1929年2月13日。

  故事就这么结束了吗?

  显然没有,对于青霉素发展来说,只是刚刚开始而已。

  诚然,费莱明幸运无比的发现了早就在大自然中存在许久的青霉菌,但怎么提纯却是个问题,根本无法用于临床治疗。

  一直到1938年,英国牛津大学的钱恩、弗洛里及希特利领导的团队才成功的把青霉素提炼出来——这已经是青霉

  请收藏:https://m.aishu7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