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178章 农民正常生存的前提_清末之最强大地主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虽然有些人当农民都当不好,但是工厂里也有一些非技术工种,辅助工种,并不需要特别的文化。

  总之,马辰也没把这些人饿死的想法。说句不好听的话,只要这些人活着,能够传宗接代,就是对华人最大的贡献。

  华人作为早年地球最大的人族种群,因为官方和文化整体保守封闭,导致整个美洲被白人占领,这说起来都是华人之耻。与白人占领了全球相比,东亚的华人真还没多少眼光与格局。

  除此之外,便是地租问题。每亩地每年需要向东家交纳800斤稻谷的租子。

  根据这两年的情况,在东极城这儿,一个季度的稻谷,只能收入650700斤左右,一年之中1亩地要交800斤租子,说起来只占四成,自己还能落1200斤。

  可这1200斤中,自己还得出种子、肥料等成本,这至少怕是要拨险200斤,所以自己实收大约就是1000斤。

  当然这个比例,如果放在清朝,东家就是大圣人了。因为,农民除了交租子外,其他啥税都不交了,凡是涉及到农民和人口的税,都在租子里了。事实上如果你不承包土地经营,你去了工厂,官方也同样不能收你的税。

  土地上有没有税,当然是有的。这个时代,哪怕荷兰人也要对农民进行征税。不过其税收比较低,大约是粮食产量的5左右。

  东极城这一带,土地贫瘠,产出有限,按三季耕种,征税标准是1000斤粮,也即每亩每年交50斤谷物就可以了。注意,税收的5,是种啥交啥。如果你种植的是更有经济价值的作物,同样按产量的5给你核一个标准。

  目前马辰主要种稻谷,所以每亩50斤,就由马辰直接交了。马辰在东极城,有大约3万亩稻田,仅这一项,东极城市就能收到75万公斤的稻谷税。

  可以说,东极城尼伯尔真是睡着都要笑醒。因为这片地,在过去是一粒粮食税都收不起来,别人把地全都荒着呢。

  现在,马氏田庄这近万农民,内心比较忐忑,是因为他们在这三年里,基本上是以“半自由身”的状态为马辰购买他们支付的成本“还账”,也即他们只是拿的一半收入。

  而就在这种“一半收入”的状态下,一个农民最低一年,也能收到36两银子,扣除自己和家人吃用,一年至少可以存到15两白银。

  就这个收入,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。在地主家当长工,年底能有2两银,就算遇到善人了。哪里能遇到马辰这样的大东家大善人呢。

  而且,马辰现在是南华国的“国主”,那地位多尊崇啊,自己在给皇帝种地呢。

  也因为如此,马辰其实也给他们提供了另一条路,那就是如果愿意,他们也可移民南华自治领。

  但问题是,忐忑啊!已经有了既定的收

  请收藏:https://m.aishu7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