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730章 一般一般,朝中第三_唐朝好地主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文书分工中,议、表、状等上于中书省,由中书省官员商量可否,连署而进奏与皇帝。

  中书舍人这种权力,是在这两年才从皇帝手里得到的,这甚至是历史上本来没有的。在历史上,中书舍人的这种权力,起码要等到武则天的时候才逐渐获得。

  获得了这种权力的中书舍人,其实已经是权柄极重,中书舍人也被称为了储相。

  如今政事堂从尚书都省移到了中书省后,中书省已经成为了政务运作的中心,这也适应了议表状等奏事文书大量增加的形势。

  中书舍人们的六押和五花判事,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发展出来的新制度。

  以前地方官上奏的表状原本,必须经过中书省呈奏,但中书省过去的职权也仅是侍奉进奏而已。但如今随着地方事务的增加,地方官上奏的表状类文书也越来越多,因此中书省也向着具体政务的处理和裁决发展。

  皇帝年初有奏,诸道宣抚使、大都督和诸州刺史、都督以及京官五品以上在外者所上之贺表,令礼部整比,送中书录账总奏。后又有旨,诸奏军国事者,并须指陈实状,凡须奏请者,皆为表状,则送中书省。

  如今的中书省,已经兼掌执政。

  在现如今中书省逐渐获得政务裁决的同时,尚书都省会决政务的职权在逐渐的丧失。虽然尚书左右仆射依然是几个宰相里的差不多首相次相,但他们更多的其实是变成了中书省政事堂里的宰相之首,而不再是过去尚书都省会决政务之首。

  甚至现在中书、门下两首的长官开始兼任六部尚书,例如李超就在新年前几天,被李世民改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加检校中书令衔,兼任户部尚书。原来的平章事衔,变成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加了四个字,表明了如今朝廷中枢从尚书都省转到了中书省,连门下省也与中书一起成为了朝廷的决策中枢。

  李超原是检校尚书左仆射,如今却变成了检校中书令,这是不降而是升。

  兵部尚书长孙无忌、吏部尚书戴胄,都加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衔,得以拜相出席政事堂传言。

  实际上,原来尚书都省会议裁决的政务,已经逐渐转移至政事堂裁决,这其实已经不是隋以来的三省制度,而是完全改变了。以前三省制下,是由尚书左右仆射进行处理,地方要将情况向尚书省汇报。

  而现在,政务由政事堂会议裁决,政事堂转到了中书省。进入政事堂的,也不再仅是三省长官,而变成了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衔,既为宰相。

  房玄龄和杜如晦如今做为朝中宰相之首,也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左右仆射之职,而是他们身上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个官衔。如果没有这个官衔,就算是左右仆射,按新制,都不能出席政事堂会议,也自然就算不得宰相。

  如今的

  请收藏:https://m.aishu7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